
一、政策文件出臺的背景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毒V要》作為第一個以黨中央名義頒布的標準化綱領性文件,是新時代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方向指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2022年4月,省政府印發《關于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2〕6號), 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全省標準化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路徑和保障。其中,我市印染技術、高性能土工復合材料、海洋工程用纖維繩等3個領域列入全省標準化建設重點項目。
為進一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找準國家、省標準化發展方向,提高標準化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推動我市標準化工作創新發展,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泰安市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剛要>加快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的通知》。
二、政策文件出臺的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2、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3、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2〕6號)
三、政策文件的主要內容
《通知》共分九大部分,包括加快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標準化與企業自主創新互動融合,加快標準化與傳統產業有序融合,加快標準化與現代農業產業有機融合,加快標準化與新型城鎮化交互融合,加快標準化與公共服務全面融合,加快標準化與行政管理高度融合,加快標準化與風險管控、排查治理多元融合,強化組織保障。重點內容是:
(一)加快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積極開展關鍵技術領域標準攻關,加快推進優勢、特色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二)加快標準化與企業自主創新互動融合。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優化政府發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標準體系結構,提高市場自主制定標準比重。
(三)加快標準化與傳統產業有序融合。依據綠色發展政策,加強鋼鐵、煉化、焦炭、水泥、輪胎、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標準實施,健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氣候應對、自然資源等地方標準體系。
(四)加快標準化與現代農業產業有機融合。加強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以及農業機械化等領域標準制定,大力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規?;?、標準化水平。健全完善生態宜居鄉村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五)加快標準化與新型城鎮化交互融合。實施城市發展標準化行動,制定涵蓋城市特色定位、空間格局、整體景觀、歷史文化和公共空間的導則類城市設計標準。
(六)加快標準化與公共服務全面融合。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七)加快標準化與行政管理高度融合。推進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政務公開、財政支出、物品罰沒、智慧監管、信用監管、法律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安全等標準制定,完善市場要素交易體系標準化建設。
(八)加快標準化與風險管控、排查治理多元融合。加大危險化學品、化工和醫藥、非煤礦山、冶金、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城鎮燃氣、電力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標準實施。
四、政策文件的落實措施
為確保政策文件落實到位,市市場監管局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增加高水平標準供給。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依托標準的技術要素和技術指標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大力發展團體標準,推進團體標準應用示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企業作用,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原則性、高質量標準,推動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加快制定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和創新發展的引領性、高質量標準。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通過高水平標準引領,增加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培育創新能力強的排頭兵企業,在提高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引領整個行業發展。
(二)強化標準化應用示范,輻射帶動行業發展。在全市農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選擇一批標準化基礎好的企業,積極爭創培育各級標準化試點示范基地、技術標準創新中心,以相關國家和地方標準為依據,通過開展試點規劃、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標準體系、制定實施標準、開展場景應用、監督評估改進等系列活動,探索形成以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為核心的創新經驗,把試點打造成亮點,總結以制定和實施“泰安標準”為核心的“泰安經驗”,形成可供行業領域復制推廣的標準模式。
(三)加強市級地方標準化項目建設,推動標準化項目可持續發展。在我市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繼續挖掘培育一批市級標準化項目,“滾動”培育“種子項目”,形成從市級到省級到國家級的“金字塔”式的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建設模式,推動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組織開展泰安市重點產業、優勢企業、雙50強企業標準化工作狀況和需求調查,建立完善泰安“技術領先、標準先進”百強企業、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定國際標準等培育庫,掌握全市企業標準化現狀,為全面提升泰安標準化建設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四)健全標準監督體系,規范標準制定實施。推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的實施,鼓勵企業將執行的產品和服務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落實標準實施投訴、舉報制度,強化行業自律,接受社會監督。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方式,加強對標準的事中事后監管,重點加強對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
(五)加強標準化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標準化支撐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我市標準化基礎扎實、標準化工作經驗豐富、測量測試和檢驗檢測能力先進的企事業單位實驗室的技術優勢,全面服務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全過程管理,提高標準質量水平,促進標準化治理效能提升。主動與相關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分委會對接,支持我市優勢龍頭企業積極爭取承擔標(分)委會工作,積極推薦我市各行業領軍人才加入各行業標委會,通過掌握標準話語權贏得市場主動權。建立多層次的標準化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培養一批標準化專業人才。
(六)加大標準化宣傳力度,營造標準化工作良好氛圍。充分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標準日、質量月等有利時機,通過新聞媒體和信息網絡,宣傳標準化作用,普及標準化理念、知識和方法,提升全社會標準化意識,推動標準化成為政府管理、社會治理、法人治理的重要工具。充分發揮標準化社會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標準化宣傳,講好標準化故事。大力培育發展標準化文化。
解讀人:泰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京洲
聯系電話:613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