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請簡單介紹一下我市標準化工作現狀。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引領企業創新創造,助推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注重標準研制,搶占行業話語權。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依托標準的技術要素和技術指標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截至2021年底,我市企事業單位起草國際標準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828項,其中,632項集中在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紡織等新型工業化領域,占標準總量的76.1%。
二是強化標準化應用示范,加快構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目前,我市共建設33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54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和4個省級標準創新平臺。山能重裝通過建設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我國采煤機械設備再制造水平最先進、再制造技術手段最完善的應用示范基地。圍繞做大泰山金字招牌,建成泰山風景名勝旅游、索道運營等5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我市為全國首個旅游服務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在泰山茶、有機蔬菜等優勢特色農業領域建設19個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積極承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增強標準化活動主導權。目前,新泰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為全國政務服務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單位,山東省機械產品再制造標準化委員會設在國家再制造機械產品質檢中心(泰安),山東省土工合成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在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為我市推進相關領域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是對標國際標準,推進國際貿易發展。中康國創先進印染技術研究院參與研究制訂的兩項國際標準對于打破天然紡織品及有害物質檢測方面國際貿易壁壘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山東省5個“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城市之一,我市64家企業、147個產品完成對標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推動了產品“同標同線同質”,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
2、《通知》部署的第一項任務提出發揮標準在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中的作用,請問下一步在這一方面有什么具體的推進措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標準作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中關鍵一環,為產業鏈協同建立“最佳秩序”、提供“通用語言”,能夠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引領制造業企業創新創造,助推了全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
截至2021年底,我市企事業單位起草國際標準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828項,其中,632項集中在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紡織等新型工業化領域,占標準總量的76.1%。我市在工業領域建設4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7個省級標準化試點。今年8月份,路德工程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準化試點,全省僅三個。泰和集團、舜世高科制定的企業標準核心指標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先后被評為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在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引領了整個行業發展。山能重裝通過建設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我國采煤機械設備再制造水平最先進、再制造技術手段最完善的應用示范基地。
該《通知》中提出要圍繞重點產業鏈、重要工程和項目,制定實施標準化發展規劃和推進計劃,健全完善重點產業標準體系,培育一批重點產業標準創新型企業。這是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我市重點產業鏈穩定發展、創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根據《通知》的總體部署,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是抓體系建設。從穩定產業鏈、暢通供應鏈的角度,圍繞我市重點產業鏈,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作中,同步開展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重點聚焦產業鏈優勢潛力、短板弱項和空白環節,查找標準短板、分析標準需求,系統分析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技術共識和發展趨勢,建立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二是抓項目建設。開展標準提升型產業集群建設,積極爭創培育國家、省重點標準項目建設,探索形成以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為核心的創新經驗,形成可供行業領域復制推廣的標準模式。
三是抓標準研制。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產業鏈關鍵創新技術攻關和先進標準研制新模式。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推進我市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標準的研制與應用,筑牢產業發展基礎,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3、我市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通知》中提到,“加快標準化與現代農業產業有機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闭垎栂乱徊皆谶@一方面有什么具體的推進措施?
農業農村標準化一直是我市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市以推動泰山茶、泰山板栗、泰山黃精、肥城桃、東平湖水產品等泰安市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為重點,在農業農村領域主持、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54項,建設完成19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8個省級標準化試點、4個省級標準創新平臺,覆蓋產地環境、種質資源、良種繁育、農業機械化運用、農產品采收與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貯藏與流通等重點領域和環節。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通知》文件精神,緊密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大力實施農業農村標準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開展農業全產業鏈重要標準研制工作。以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保障、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分級、農產品流通與農資供應管理評價、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等為重點,開展農業全產業鏈標準搜集、研制、提升工作。以泰山茶、泰山板栗、肥城桃、東平湖水產品、有機蔬菜、泰山大櫻桃、生態奶業、優質肉鴨、苗木花卉、泰山西紅柿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加強地方優質、特色、綠色農產品標準研制,開展農產品品牌培育、評價與保護標準研制,增加標準有效供給,為品牌培育奠定基礎。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農產品電商等新模式,推進循環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等標準化建設。
(二)集成與各地生產模式相配套的標準綜合體。支持運用綜合標準化等科學理念和方法,加緊完善并運用包括安全標準體系、質量標準體系、服務標準體系、支撐標準體系等在內的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成體系、成系列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標準研制工作,提高標準體系的協調性、自洽性,加強標準應用的整體性、配套性。結合各地優勢產區的種養品種和生產模式,以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為指引,因地制宜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的標準綜合體。支持各地以地方、團體或企業標準等適當形式發布標準綜合體。指導推動各地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
(三)強化農業標準化應用示范。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的積極作用,調動廣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深入推廣以標準為紐帶和基礎的“企業 + 基地 + 農戶”的農業農村標準化示范推廣模式,實現農業農村標準化示范推廣的主體多元化和形式多樣化。加大政府推動和引導力度,建立完善農業標準示范推廣體系,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農產品流通、農產品品牌建設、生態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重點內容,結合產業特色和地方優勢,加強農業農村標準化示范、良好農業規范試點、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林業標準化示范、農產品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農產品品牌示范區、農產品流通體系標準化試點等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強化標準集成應用,提升示范項目建設質量,發揮示范項目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
(四)開展農業標準化效果評價。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標準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加強對農業標準實施情況的審評、監督、檢查,適時開展農業標準化戰略規劃實施的效果評估和監督檢查。跟蹤分析實施進展,明確影響農業標準實施效果的關鍵控制點和亟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根據外部因素和內部條件變化,進行中長期評估和調整優化,提高農業標準化戰略規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五)健全農業標準監督體系。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為主要形式的強制性標準監督機制,保證強制性農業標準嚴格執行。完善標準符合性檢測、監督抽查、認證評價等推薦性標準監督機制,強化推薦性農業標準制定主體的實施責任。完善以團體自律和政府必要規范為主要形式的團體標準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團體標準的優勝劣汰作用。完善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的監督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通過市場化機制,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建立農業農村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實施效果評價機制,強化農業標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